上師簡介



愈困難的環境中,愈能顯現不平凡之處;猶如現今各種不景氣,誰能撐得過這寒冬,則得以生存,與我們所熟知的適者生存同理;而修行亦如是,有人入佛門能成為一代祖師,也有可能墮落三惡道,是怎麼樣有如此的兩極呢?佛性眾生皆有,無差無別,如何將心垢洗滌而顯現佛性光明呢?且觀師父學佛的因緣、信心與毅力。

出生到童年師父誕生於光復之年,在胎中即隨母親奔波,為了躲避空襲災難,舉家自南部遷移至中部,以當時的交通、物資不足,讓母親備嘗辛苦,師父自今深感心痛。出生時正逢時局最混亂之際,一切所有均是最缺乏、困苦的,雖是出生乳兒,但生命也必需是艱刃的通過這些考驗。

光復後一切重新待發,雙親為了家計再度南下;弟妹陸續來到這個家庭,生活也陷入困境,也因此,在祖父的要求下年僅六歲就不得不離開父、母親身邊,被帶回台中與祖父、母同住。這對師父而言是人生缺憾,除了不能享受雙親的關愛與照顧外,身為家中老大,平日照顧弟妹建立起不可割捨的親情,更是無處可申訴的,所以師父自小深深體悟到求不得苦與愛別離苦。在這不平常的環境下造就了師父堅毅、外柔內剛、做事認真積極的人生態度。

師父自小聰穎伶俐,人見人愛,在學校更是老師的好幫手,且總是領獎學金(這樣可自付學費,省去雙親經濟上的困擾),是老師同學心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。自小學一直到念台中女中都是這麼的優秀,但師父常因太過認真唸書而遭到祖母的禁止與責罵,因讀書要開電燈,因此師父常到家中附近的路燈下讀書,與現代幸福的孩子們讀書需要督促及鼓勵真是天攘之別。

入佛門與學佛佛法講因緣,在一個巧合的因緣中,由一位木材行的老闆娘引領下接觸到寺院,並皈依宏法法師,師父的宿習善根因緣深厚,約三十歲學佛後,以往講究的服飾不再見,所著一定是有領有袖,吃素,並精進用功做功課,且楞嚴咒很快就背起來了,不但如是每天到寺裏做早晚課從未間斷,無論颱風豪雨,阻擋不了上人堅固的道心;寺裏的所需師父能發心決對當仁不讓,遇有法會自行掏腰包,買花並插花,也許就是這樣積聚福德資糧、福慧雙修,上人學密法的因緣成熟了,跟隨著宏法法師學了許多密法,自此後法師要求師父如同出家子弟,尤以密法對弟子的要求更加嚴厲,師父根機深利,密咒一學即會,且四加行的修學圓滿,每一種密法的基本修習一定是有增而無不足的,師父的上進心很強,學的愈多愈加發出離心,師父向皈依師父請求要受菩薩戒,立即遭到反對,認為俗家因緣未成熟,但師父堅毅的心不願輕易放棄,終於如願以償,此時有些法師看到師父年輕又如此優秀,鼓勵師父能在他們的常住出家,且將極力栽培師父,但師父並未被打動,繼續回到皈依師父身邊,此後宏法法師要求更嚴厲了。

師父心想既已受戒當誦戒,並了解戒文、看經,就常看戒文與註解,宏法法師見到如是責罵不已,因看註解是別人吐出來的渣,看經要看原文,看戒文要當戒師嗎?種種的責罵身為金剛弟子是不能有任何的不悅的,意念上亦不可。

師父的考驗不僅是這一點點,有時是只要見到了就罵個不停,你離開不是不離開亦不是,要做不行不做亦不可,種種的磨鍊愈加堅強師父的出離心,以現代的人恐怕早已向佛說再見,哪可能想出家呢!師父想出家的心不減,終於向宏法法師請求要現出家相,但法師知道師父天賦稟異,利根宿福深厚,當有才學兼備,德福雙全的師父來引進,緣此,只能將師父送到慈明寺聖印法師座下披剃。

出家與弘法由皈依師父的帶領,師父終於披剃於聖印長老座下,雖此師父仍朝念夕念皈依師父,曾因此而回到以前的常住住下,但即刻遭到法師的責罵,不准師父再回去,罵者心痛不已,被罵者滿心無奈,又只能回到披剃常住,讓師父們放心,雖是出家並離開皈依師父,但師父自己仍不懈怠,功課不斷,每日全職寺務所外仍至少修法五座,抄寫經文,寺裏住眾上上下下盡在眼裏,無不讚嘆;且寺務所辦得有條不紊,寺裏住眾個個稱許,如此歷經兩年;一日聖印長老召見,告知他接受豐原慈龍寺的聘請,擔任住持,要師父到慈龍寺擔任當家一職,師父直說還不行仍需再薰習,師公一句話:「我是師父,還是你是師父?聽話!」,就這樣,一向乖乖牌的師父只能依教奉行,到慈龍寺。

師父做事永遠是用心的,師公因此全權交給師父,師父自始至終均以「將此身心奉塵剎,是則名為報佛恩」的心念,只問付出不問收穫,默默的耕耘,終於在師父的努力下,從原本非正信佛教道場,轉變成為正信的弘法道場,為利益群生,師父於寺裏共修法會未曾間斷,數年來成果已受各界的肯定,寺裏建築的莊嚴肅穆,不但融合顯密、古今之精神,也代表了佛教的文化與藝術,雖位市中心,但鬧中取靜,是個修行用功的好道場,不緊是國內,國外人士到臺灣亦常蒞臨慈龍寺參訪,這顯現師父用心所得的迴響,也是作為弟子的我們之光,但最重要的是我們當珍惜善知識與這樣好的修行道場,讓我門共同追隨師父的腳步,在學佛的路程中站穩腳步,一步一步的邁向菩提道。